日期:2025-09-15 13:38:15 标签:
《超人:钢铁之躯》于2013年6月14日上映,距今已经过去了12年。
这部电影由扎克·施耐德担任导演,亨利·卡维尔饰演超人,艾米·亚当斯饰演女主角露易丝,此前刚完成“蝙蝠侠三部曲”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担任本片的制片人,影片的编剧也是“蝙蝠侠三部曲”的编剧大卫·s·高耶。
《超人:钢铁之躯》也是当时DC和华纳打造的DC拓展宇宙的第一部电影,原本计划是以扎克·施耐德为核心,亨利·卡维尔饰演的超人,以及后来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蝙蝠侠为主要角色推出一系列电影,以此来对标漫威。
《超人:钢铁之躯》预算2.25亿美元,全球票房6.7亿美元,不能说是大获成功,但基本算是完成了任务。
“钢铁之躯”和诺兰的蝙蝠侠一样,也是从主角的起源故事开始说起。
开场就是超人的出生,因为氪星即将毁灭,他被送往了地球。来到地球后,本名为凯·艾尔的超人成为了美国精神小伙克拉克·肯特。
整部电影讲的就是克拉克·肯特如何成为超人。
起源故事都会讨论身份,在《蝙蝠侠:侠影之谜》里,布鲁斯·韦恩最终意识到,蝙蝠侠才是真正的他,布鲁斯·韦恩只是他的面具。
不过,“钢铁之躯”最鲜明的特点,首当其冲就是它的视觉风格。
先是开场的氪星部分。氪星段落的设计风格明显受h·r·吉格的影响,氪星生物科技似的感觉明显有些怪异,似乎也暗示了氪星的败亡。
不过很快,导演扎克·施耐德就在第一个动作场景里拿出了他在“钢铁之躯”里的大招,飞行场景下的手持变焦摄影,这种画面风格通常还是在纪录片,新闻片甚至是录像里才会出现,在这种大制作电影里几乎不会使用。
大焦距的变焦,加上一定的抖动,给飞行段落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真实感和纪实感,这种风格在影片后来的飞行场景里反复出现,也成为了“钢铁之躯”标志性的视觉风格。
这种视觉风格,看似突兀,其实也是和影片的剧情统一的。因为它模拟的,正是新闻记者的拍摄风格,也就是说,它以女主角露易丝·莱恩的视点为基础做了视觉上的延伸。
在后续的剧情里很快就会出现女记者露易丝自己拿着相机对神秘的克拉克进行专业的调查挖掘。这就是在剧情上对应了影片的视觉风格。影片通过这种视觉风格要强调的,就是自然和真实。
氪星部分结束后,影片转向地球。地球部分的视觉风格仍然很突出。因为在这部分,影片整体偏蓝灰的色调配合场景变得非常抢眼。
为什么抢眼?因为此前超人的影视作品色调都偏黄绿,以配合他在堪萨斯农场成长的生活背景。但“钢铁之躯”几乎舍弃了黄绿色调,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蓝灰。
“钢铁之躯”也进一步有意选择了和海相关的场景切入地球部分,捕捞船,钻井平台,海边卡车工人聚集的小酒馆,这些充满着工人阶级色彩的场景和以往超人影视作品里不是纽约就是堪萨斯农场的场景设计完全不同,也立刻突出了影片在色调上的母题。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诺兰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也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和前作完全不同的画面风格。
成年布鲁斯·韦恩的登场是在一座监狱里,满身泥泞的和犯人打成一团。通过这种方式立刻建立起了“蝙蝠侠”电影之后的基调。
回到“钢铁之躯”,第一次登场的克拉克,一脸络腮胡,又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象。并且在影片的前45分钟,成年克拉克几乎是没有台词的。他基本就是观察,出手帮助。
另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他在船上时不小心滑倒了,此时一个大笼子差点砸到他,是另一个船员舍命救了他。这也是代表了地球先帮助了超人。
影片随后进入了一个非线性叙事的结构。通过不断的闪回,用克拉克成长过程里的经历和现在的行为进行对比,呈现出克拉克现在的形象,他是如何面对自己外星人的身份的,他为什么是这样,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也是“钢铁之躯”剧本最初的核心结构。早在诺兰还在制作“蝙蝠侠”时,编剧大卫·s·高耶就拿着这个想法来和诺兰讨论超人,诺兰非常喜欢这个想法。于是便拿给了华纳高层,这才实质上推进了超人后来的开发。
此时在影片中段出现了一个很重要但是又很有争议的段落,那就是超人养父乔纳森之死。
在这个段落里,龙卷风突然来袭,乔纳森·肯特为了救人救狗,腿受伤。这时应该是大学生时期的克拉克明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把乔纳森救出来,但是乔纳森阻止了克拉克,他认为克拉克没有准备好,他宁可自己被龙卷风吞掉,也不愿意让克拉克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
这个剧情杀,既让人感到十分困惑,难以理解人物的行为逻辑,但同时又十分重要,因为它用这一个十分别扭的行为揭示了影片的核心表达。
首先,乔纳森的行为回应了电影开头超人父母将超人独自送往地球的行为。很多人一开始可能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他们没有和超人一起离开。
后来超人在看见父亲的意识影像后直接问了他这个问题。乔·艾尔的回答是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命运和氪星紧密相连。潜台词是,超人已经不属于即将毁灭的氪星,他有未来,而他们没有。
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超人的父母有意牺牲了自己,就和乔纳森·肯特一样。
尽管他们看上去是可以不这么做,但实际上却没有选择。因为乔·艾尔和劳拉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氪星的系统规划好了。但超人不同,他的人生没有被规划,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乔纳森·肯特就是这个逻辑。他的做法,和乔·艾尔,劳拉的做法是一样的。他为了让克拉克保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宁可牺牲自己。
其次,从一个父亲的身份,乔纳森·肯特又希望儿子能够远离是非纷争,安稳过日子。这也是之前多段闪回里乔纳森都体现出来的态度。
换一个角度看,乔纳森·肯特的设计又和“蝙蝠侠”里的阿尔弗雷德几乎是一样的。
阿尔弗雷德之于蝙蝠侠也是父亲式的角色。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阿尔弗雷德就表明了不愿意布鲁斯·韦恩复出再次成为蝙蝠侠的态度。
他不愿意看到布鲁斯·韦恩为了这座城市继续摧残自己,他更希望他去做一个普通人。乔纳森·肯特也是如此。
所以,乔纳森·肯特在希望克拉克平凡,安全,同时又希望他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情况下,发生了龙卷风到来前车里的对话,内容是探讨做什么有用,做农民有用还是做外星人有用,或者更本质的就是探讨克拉克以后要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乔纳森·肯特认为克拉克心智还没有准备好,没有到做出选择的时候。一旦克拉克决定展现自己真正的力量,那么受到影响的会是全世界。克拉克未必有能力可以处理这些。
所以在车里的谈话中,乔纳森宁愿克拉克做农民,也不要冒险。在此之后的龙卷风时刻,乔纳森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克拉克。
看似困惑,实则也反映出了一个普通父亲的纠结。
而联系后面剧情,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克拉克不显露自己,也是在保护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因为也正是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克拉克启动了飞船,从而引来了佐德。
乔纳森死后,克拉克开始了一种接近于自我放逐的生活。他四处流浪,体验生活,观察世界。
他前后形象也有鲜明的反差,满脸青涩和满脸络腮胡,血气方刚和成熟稳重。虽然剧情上这么设计很别扭,但这也确实借这个极端事件引出了“钢铁之躯”真正想要探讨的,选择。
在这段闪回之后,剧情紧接着就是佐德找到了超人,来到了地球,而在此时,面对佐德的要求,克拉克第一次真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相信人类,公开自己。
在佐德要将地球变成氪星之时,超人还是选择站在地球这边,毁掉了世界引擎,让佐德的计划失败,氪星的重生变为不可能。尽管他自己是氪星人。
超人和佐德展开对决,最后超人战胜了佐德。佐德则抛给超人一个电车困境式的选择,要么把他杀了,要么就看着他杀无辜平民。超人为了救下平民,拧断了佐德的脖子。这又引起了争议,因为超人公然违反了不杀原则。
然而,本质上说,这场决斗如此收尾并不是在强调超人的道德困境。
它最终依旧是关乎于选择,它所强调的,其实是佐德的没有选择。氪星已毁,重生也不可能,他只能选择战死,或者说逼超人把自己杀死。如同此前乔·艾尔说的,他们的命运和氪星连接在一起,没有选择的余地。
同时,这也对应了乔纳森的死,在牺牲一人以救多数人时,影片又一次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而对超人/克拉克来说,他所需要面对的不是两难的局面或是道德的困境,而是选择之后的结果,是对自己行为,身份的一次又一次的审视,承担相应的结果。
影片的结尾,超人打落了一架美军的无人机。美军中将斯旺威克表达了对超人的担心,超人回应他说他长在堪萨斯,从里到外都是个美国人了,信不信由你们。
超人“外来者”的身份议题也是自始至终在影片里被提及。相比于以往神话式的表述,“钢铁之躯”对于超人身份的表达在当时的语境下则是有着政治的背景。
“钢铁之躯”制作前后,正值美国大选,奥巴马的移民政策是他和其竞争者米特·罗姆尼争论的焦点议题之一。奥巴马对于移民问题一直是持宽松态度,他在2012年推出的Daca政策被认为是争取移民选票。但美国国内对于移民态度一直分化严重,甚至有不少美国人将就业问题归咎于移民,由此引发了很多美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钢铁之躯”里,超人外来者的形象十分鲜明,乔纳森·肯特的小心,美国军方的警惕等,其实都代表了当时很多美国人对移民的态度。
随着电影的进行,超人的身份问题被弱化了,但是,超人一直在强调,他是来这里帮忙的,以及双方需要互相信任,呼应的也正是当时现实的社会环境。
英语词典 汉语辞典 最新电视剧 谷歌词典 钢琴谱大全 最新院线电影 便民实用工具 火车时刻表 电视剧实时更新 牛津词典 最新电影 英文词典 好莱坞大片 西语词典 最新国产剧 必应词典 港剧实时更新 英剧剧情 好看的好莱坞 动作大片剧情 最新短剧 短剧实时更新 美国大片剧情 奈飞电影 奈飞网剧 迪士尼电影 热门免费短剧 NBA直播 汉语辞典 外汇行业资讯
蝎子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蝎子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9294号-197